标准修订
我国首部T/ASC 02-2016《健康建筑评价标准》(简称“本标准2016年版”)2017年1月正式实施。在近5年的时间里,健康建筑为建筑领域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抓手,北京市、天津市、四川省、深圳市、济南市提出了健康建筑引导与激励方案。
截至2021年8月,近2500栋建筑,约3000万㎡,在北京、上海、江苏、四川等23个省、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实施。在一项2020年房地产销售榜单中,前30名的地产中24家企业均推出健康系列产品,占比达80%。
新冠疫情更加速了人们改善居住和工作环境的需求,对建筑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建筑应成为健康管理重要一环。
本标准2016年版构建了健康建筑技术体系,也催生了一个新的产业。健康建筑将“空气、水、舒适、健身、人文、服务”列为核心要素,为建筑科学、数字科学、公共卫生、食品营养、体育健身、健康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行业提供了一个系统的、互为支撑的协同合作平台。以16版健康建筑评价标准为母标准做指导,其应用向医院、酒店、校园、养老建筑、体育建筑、社区、小镇延伸,继而形成涵盖不同功能、不同尺度、不同阶段的单项标准。同时,也影响着建材设备、家居部品的研发与生产,如何提高产品的健康性能服务建筑或更大尺度的区域环境建设成为了一个重要方向。
健康需求因人、因地、因时需求各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辽宁、大连等地启动编制相关设计、建设、评价标准,构建符合地域的健康建筑技术体系,以更精准的服务差异化的健康建筑需求。
《健康建筑评价标准》从区域规划建设、到单一建筑类型、到建筑相关产品,再到环境性能检测,全方位的引导着健康人居环境系统工作的开展,也逐步推动形成政府支持、地产先行、咨询评价护航、产品制造保障、服务主体创新的新产业。
然而,随着我国健康中国建设的不断深化和建筑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健康建筑在实施和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本标准2016年版实施已近5年,期间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标准内容需要吸纳新技术理念并提升与卫生、心理等专业的跨界融合,使标准更指向人的健康。另一方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标准的项目侧需求剧增,为更好的指导项目建设、运管与评价,强化健康建筑平疫结合属性,需要结合实践经验修订标准,使之更系统、更全面、更科学。
因此,为贯彻健康中国战略部署和有关政策文件精神,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的建筑环境的迫切需求,实现建筑健康性能进一步提升,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同有关单位对本标准2016年版进行修订。
修订版发布
标准修订工作由中国建研院科技发展研究院牵头组织,于2020年启动,2021年9月1日发布,2021年11月1日起实施。本次修订强化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度结合新冠防疫经验,提升建筑平疫结合的设计与管理要求;跨界融合营养、心理、行为、智慧等元素或相关技术;分析借鉴2000栋建筑的实施反馈意见,结合行业最新政策、简化标准使用程序、优化标准指标体系,提高标准普适性,构建了更系统、更全面、更科学的体系。
新版标准《健康建筑评价标准》T/ASC 02-2021将指导建筑健康性能提升,服务更大范围、更高质量的住房和城乡建设。
标准主要修订内容包括五大方面:
◆ 深化以人为本,提升"平疫结合"基本属性;
◆ 强化跨界融合,提升营养、心理、行为、智慧等元素与健康建筑理念融合;
◆ 参考近2000栋建筑的实践反馈,优化指标体系;
◆ 融入新技术、新理念,增设“主动健康”“健康建筑产品”等新内容;
◆ 提升标准普适性,结合最新行业政策发展、国标修订情况,简化标准使用程序,优化指标体系。
标准版本过渡
为保证健康建筑标识评价工作有序完成标准版本更替,中国城科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制定了标准版本过渡管理方案,并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以下将《标准》2016版简称为“旧标”,将《标准》2021版简称为“新标”):
一、关于新标实施的说明
2021年11月1日后,可受理“新标”设计标识项目,以及“新标”运行标识项目。
二、关于旧标停用的说明
1设计标识类——
2022年12月31日前,可受理2022年6月1日前完成图审的“旧标”设计标识项目。
其余情况不予受理“旧标”设计标识项目。
2运行标识类——
2023年12月31日前,可受理已获“旧标”设计标识的“旧标”运行标识项目。
其余情况不予受理“旧标”运行标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