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P手机版 RSS订阅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江苏绿建
当前位置:首页 > 绿建政策 > 江苏绿建

武进——打造“绿化”建筑全生命周期

时间:2019-10-22 21:32:46   作者:GBWindows   来源:半月谈网   阅读:1476  
内容摘要:作为住房城乡建设部授牌的唯一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江苏武进绿建区先行先试,聚力发展绿色建筑产业,创新产业发展机制,打造高质量示范应用场景。经过7年努力,逐步形成覆盖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产业链,探索了一条绿色建筑产业发展路径。让每寸土地都体现“绿色”设置了防风抑尘网的工厂内,人工智能机器人快速分拣,通过复合传感器识别建...
  作为住房城乡建设部授牌的唯一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江苏武进绿建区先行先试,聚力发展绿色建筑产业,创新产业发展机制,打造高质量示范应用场景。经过7年努力,逐步形成覆盖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产业链,探索了一条绿色建筑产业发展路径。

  让每寸土地都体现“绿色”

  设置了防风抑尘网的工厂内,人工智能机器人快速分拣,通过复合传感器识别建筑废弃物的类型,分拣出13~15种类别,以便有针对性地展开资源化利用。

  “这条采用AI分拣技术的生产线,去年5月正式投用,年处理30万吨装修装饰垃圾。”在武进绿建区江苏绿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正在打造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成熟示范产业链,每年总产能130万吨,综合转化利用率超95%。

  当地把绿色、生态理念融入园区总体规划,不断打造绿色建筑产业体系,构建应用场景。

  不仅是建筑垃圾处理,这里所有新建项目都要求采用建筑信息模型化设计。作为绿色建筑研发中心的维绿大厦,按照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建筑自遮阳、三联供能源供应系统等20多项节能新技术、新产品被运用到建设中,大楼的综合节能率达到78.5%。

  在绿建区的江苏省绿色建筑博览园内,几乎每寸土地都体现着“绿色”。所有示范项目均为装配式建筑,14个特色绿色建筑运用了不同的节能环保建造技术,还应用了透水路面、雨水花园、生态浅沟等技术,建设模拟自然的生态湿地工程,达到“渗、滞、蓄、净、用、排”的技术集成效应成果,年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5%。

武进——打造“绿化”建筑全生命周期
在一家再生资源科技公司的厂区,建筑垃圾生产出的墙砖

  武进绿建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徐宁说,绿建区瞄准“建筑科技集成创新港”定位,已集聚绿色建筑产业链企业400余家。在绿建区示范带动下,武进全区绿色建筑总建筑面积超过千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达350万平方米,形成了涵盖绿色建材、绿色机电、建筑工业化、建筑新能源、资源循环利用、建筑科技等六大领域的产业发展格局。 

  全领域、全过程、全产业链“绿色化”

  对照“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要求,武进绿建区正在打造覆盖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产业链,创新体制机制,推出示范应用场景。

  从建造到垃圾处理,“绿化”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徐宁介绍,绿建区在建筑全生命期内实现规划、设计、材料、施工和运营等全领域、全过程、全产业链“绿色化”。这里建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特别是研发、设计、检测、商贸服务等科技服务业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集聚了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科技创新力强的绿色建筑龙头企业。

  从平台到体制机制,创新绿色建筑发展模式。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研究员、绿色建筑发展处负责人梁浩认为,武进绿建区是一个跨政府部门的服务平台和机构,也是武进全域推广绿色建筑的第三方监管和服务机构,有效配合武进区规划局、国土局、住建局等监管部门,在土地出让、规划许可、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等阶段,对绿色建筑发展予以支持。

  梁浩分析,武进绿建区完善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海绵城市管理体系,实现项目全过程监管,叠加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和技术服务三类要素,形成政府、企业、市场三方合力,还搭建了绿色建筑产业政产学研用管投的公共服务平台。

  示范的力量正在彰显。武进全区正在打造“全域绿建区”,各乡镇板块因地制宜布局绿色建筑产业链相关形态,全域推广绿色建筑技术。

  从技术到示范应用,打造绿色建筑高质量项目。武进区的一个住宅项目,从规划立项起就由绿建区参与,按江苏省首个高星级绿色建筑、健康建筑、5M智慧住宅、海绵社区及高预制装配率标准和理念,打造绿色健康智慧社区。在建设成本基本不增加的前提下,明显提升节能和绿色水平。

  武进绿建区率先实现了新建建筑各类技术集成示范,不仅打造了维绿大厦、江苏省绿色建筑博览园、江苏省绿色建筑会议展览中心等标杆项目,还将绿色建筑理念运用至城市建设中,融入百姓生产生活,形成绿色社区、绿色办公、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基础设施的全方位展示格局。 

  “必须是运行的绿,而不是设计的绿”

  专家认为,武进绿建区的探索,为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提供了启示,但目前示范效应仍显不足、市场氛围不够浓厚、群众感知度还不高。

  绿色建筑产业科学发展,需要进一步形成部门合力。梁浩等人认为,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需要住建、经信、发改、科技、规划、国土等诸多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合作,更需要一个超脱各部门的平台来整合和服务。武进绿建区的发展是“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向而行,探索绿色建筑产业科学发展模式的生动实践。呼吁国家层面对绿色建筑立法,建立推动绿色建筑产业发展多部门协调机制,编制绿色建筑及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针对协同创新能力不强问题,部分基层干部认为,绿色建筑产业发展,需要政策、市场、技术、标准、资本、人才、机制等诸多要素,武进绿建区的发展为这些要素协同发力搭建了平台,汇聚了资源,输出了模式。但仍需要在更广的范围,继续完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技术体系,建立完善绿色建筑人才培训体系。

  “绿色建筑的产业化必须使产业链所有群体获利,示范项目应进一步与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相结合。”部分绿色建筑企业负责人坦言,目前绿色建筑全产业链发展更多依靠行政和技术手段推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够高,期待将绿色建筑产业作为一类特殊产业加以扶持,进一步发挥市场活力。“必须是运行的绿,而不是设计的绿;必须是真绿,而不是假绿。”梁浩表示,绿色建筑从小众走向大众,需进一步推广,打造绿色机关、绿色校园、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绿色医院等与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让老百姓可感知、可体验、能参与、可监督。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绿建之窗”或“本站原创”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绿建之窗”。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也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对不遵守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管理员QQ:  4993067 32533240,紧急联系方式:13693161205。


标签:绿色建筑  江苏武进  产业链  全生命周期  

绿建政策

本栏最新更新

本栏推荐

阅读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路1号诺德中心2期6号楼1201   邮编:100070 网站合作QQ:1658253059  电话: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绿建之窗网站已运行: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7284号  京ICP备14061276号-3 51LA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