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P手机版 RSS订阅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文章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绿建知识 > 文章论文

案例解析|上海老旧小区绿色低碳微更新策略案例研究

时间:2019-08-15 17:45:53   作者:GBWindows   来源:行业网站   阅读:3833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科技和环保理念的发展,将绿色技术与空间更新相结合已成为老旧小区绿色低碳微更新的新方向。结合上海市长宁区虹仙社区、仙逸社区绿色低碳微更新改造案例,从共性问题入手,基于实际情况,阐述老旧社区绿色低碳微更新的改造策略和具体手段,旨在提高小区宜居度,同时降低能耗。这些研究成果可供类似的老旧小区绿色低碳微更新提供参考。

 摘要
    随着社会、科技和环保理念的发展,将绿色技术与空间更新相结合已成为老旧小区绿色低碳微更新的新方向。结合上海市长宁区虹仙社区、仙逸社区绿色低碳微更新改造案例,从共性问题入手,基于实际情况,阐述老旧社区绿色低碳微更新的改造策略和具体手段,旨在提高小区宜居度,同时降低能耗。这些研究成果可供类似的老旧小区绿色低碳微更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上海老旧小区;绿色低碳;微更新;社区空间;宜居度


    随着社会、科技和环保理念的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起初的居住空间仅需要满足日常生活,而现在不仅需要满足日常所用,还需要满足美观、安全、实用、节能、环保等各种要求。但是,现有的大量老旧小区,建设年代久远,建设标准不高,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上海市经过多年的城市更新实践,已经形成一套“有机更新”的理念体系,避免大动作,鼓励“小手术”,倡导政府治理、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社区作为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基本单元和功能载体,近年来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杨浦区的“社区规划师”,到“行走上海——社区空间微更新计划”,全市各区均有社区实施更新改造,居住空间得到了切实的改善。


   这些社区微更新的案例,绝大多数立足于空间和环境的更新美化,着眼于更新公共空间功能。国内外近年来都在着手推进低碳社会的建设。相关研究表明,居民生活碳排放达到城市碳排放总量的30%~40%。老旧小区建筑物普遍没有保温功能,使用的设备和材料也未考虑节能环保。在此背景下,低碳社区的建设将是构建低碳社会的关键内容。上海市已经在2014年选择了一批社区进行低碳社区建设的探索,但在低碳社区的建设中,着重以技术指标作为评价标准,少有提及空间更新。


   2017年,上海市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上海市第二批低碳社区建设的通知》。为了进一步深化城市更新内涵,应当探索当下老旧社区微更新改造的新方向,尝试结合绿色低碳技术进行老旧小区空间、功能的微更新。已有实例大多未将绿色低碳改造和空间功能改造相结合,改造工作存在碎片化现象。综合、系统的规划设计先行,再配合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对于避免工程反复、节约投资、便民利民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案例背景
   长宁区选取的2个社区——虹仙社区和仙逸社区均属于长宁区仙霞街道居民人口数较多的居住社区。虹仙社区占地面积8.80万m2,建筑面积18.34万m2,包括44幢多层、2个公寓、3幢高楼和1个涉外居民区,区域范围内有居民2900户,户籍人口4790人,常住人口8645人,楼组数107个。仙逸社区总建筑面积11.40万m2,有居民3400户,户籍人口5173人,常住人口8215人,楼组数118个。2个社区均拥有上海市“文明社区”称号,居民对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有一定了解,也有较高的参与热情。其中虹仙小区拥有全国“节水达人”称号,而仙逸小区也拥有“全国科普示范小区”称号。


   2、更新策略
   本项目更新策略基于空间、技术、氛围3个层面,通过结合绿色低碳技术的运用,打造舒适、人性化的社区空间,同时营造更为和谐的邻里氛围,倡导居民自治、邻里共享,并且在社区中传播低碳生活理念,从而实现低碳社区的长久发展。具体应用策略阐述如下。


   2.1 空间层面的改造策略
   (1)充分提炼小区的空间特质,突出社区特点,避免微更新成为千篇一律、简单化的改造。社区微更新多着眼于小处,从具体的场景入手进行设计。为了避免社区空间过于碎片化,或者在反复的细微改造中逐渐失去社区特点,即使是针对小处的改造,也应该从整个社区着眼,从社区规划入手,选取最符合社区特点、适合社区空间的提升策略。


   虹仙社区由于道路改造等原因,小区内部主干道交汇于小区中心,形成五岔路口,小区有明显的中心。通向北侧仅有的出入口的道路车流量大,容易拥堵。小区中心路口边上的两个花园则是小区居民户外活动的主要场地。改造方案首先通过疏通社区其他道路,缓解中心道路的拥堵状况,再着力改善小区中心景观。强调小区中心节点,并通过在几条放射状的主路增加健康步道,强化主路的轴线作用,形成以点带线的空间联动效果,将小区中心的能量向社区各处辐射。对于社区中心的活动场地,通过联通更为内部的空间,增加活动空间的进深,将主要活动从路边疏导至内部更为安全和安静的场地,同时激活内部绿化空间。虹仙小区改造后空间结构示意图见图1。


图片.png

图 1 虹仙小区改造后空间结构示意图


   仙逸小区则反之,L型小区有12个出入口,以及大段各式围墙,空间的碎片化明显。虽然在较中心的位置有活动室、健身苑和社区商业,但由于活动室周围大量停车,因此完全没有起到活动中心应有的汇聚居民活动的作用。针对该社区的方案强调打造社区活力中心,通过将活动室周边区域改造为适宜各种不同活动的空间,提高该区域的人气,使其不仅成为空间的中心,更成为社区生活的中心。通过社区活力中心的打造,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仙逸小区改造后空间结构示意图见图2。


图片.png

图 2 仙逸小区改造后空间结构示意图


   (2)充分挖掘社区现有空间的潜力,最大化体现其空间价值。老旧小区现有主要矛盾主要体现在建成空间与现有的使用功能不匹配,具体表现在停车位规划较少、缺少适合老年和儿童的活动空间、交通规划欠合理等。但是,老旧小区往往也有空间上的大量潜力有待挖掘。虹仙社区有很高的绿化率,然而绿地管理状态较差,植物种植缺少规划。这样的绿化空间对居民在社区内的活动不太有利。通过在沿主弄的宽阔绿化内布置步行道,可以活化绿化空间,并且起到人车分流的作用。通过在社区内幼儿园前面草地中适当增加硬化地面和休憩座椅,可以起到缓解拥堵的作用,并且方便居民接送幼儿。现有社区集中绿地虽然宽阔,但是较为荒芜,通过适当规划健身场地、种植园地等,可以增加丰富性,容纳更多样化的活动,从而激活绿化空间,充分体现其空间价值。虹仙社区幼儿园入口处绿色休憩空间效果图见图3。


图片.png

图 3 虹仙社区幼儿园入口处绿色休憩空间效果图


  (3)更新公共设施,提高公共空间利用效率。老旧小区经过多年的居民使用,居住也在逐渐塑造着社区内的空间。社区内原本规划设计有自行车棚、休闲花园等,而居民则会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一定的改造,比如在社区中搭建打牌的凉棚等。但是,居民对公共空间和设施的利用是自发的,缺少组织和管理,空间利用率并不是很高。鉴于小区公共空间有限,因此设计一些复合、多功能的公共设施,可以提高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达到更好的空间利用效果。仙逸社区若干支路上虽然布置了晾衣杆,但居民会在其下随意地停放非机动车,导致停放效率很低,也使晾衣杆难以使用。新设计的复合设施通过单元化组合,使自行车停放架的单元和晾衣单元交替出现,能够规范停车,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2.2 绿色低碳技术应用策略
  (1)基于现有设施的更换和提升。社区现有的公共区域设施和材料很多与低碳环保的标准有差距,如小区现有的路灯仅有少量使用节能环保的LED灯具,小区的场地也以不透水的水泥铺装为主。更新改造应包括现有设备的节能更新、更换节能灯具、在光照条件较好的场地布置太阳能灯具,场地的更新应选用兼顾安全、环保的透水材料进行铺装。社区现有的公共建筑,也宜进行节能改造,包括外墙、屋顶的绿化等。


  (2)根据空间和功能需求植入。老旧小区的公共空间具有自身特点,应当结合其具体的特点,进行技术与空间和功能的运用。仙逸社区公共活动空间较少,公共空间绿化有限,从对居民的调查中也得到希望有更多绿化的反馈。因此,仙逸社区垂直绿化的应用,既要增加绿化面积,又要节省空间。仙逸社区内有一片用于停车的空地,由于资金有限,短期内难以建造机械车库,而现有的水泥场地从景观、空间和场地微气候的角度分析均属不利。方案采用填充金属网的钢框架覆盖场地,框架的侧面和顶面均可配合攀缘植物形成绿化屋面和墙面。这个方案成本低廉,易于打理。后期如需升级车库,材料均可回收利用。顶面根据光照分析,在光照强度较大的区域可布置太阳能光伏板。此外,社区的公共活动场地缺少便于居民使用的置物、挂衣设施,居民活动时经常将携带的包、衣服等挂在树上或者雕像上。新置入的太阳能灯具结合此种需求,在灯杆上增加置物台和挂衣钩,方便居民使用。


  (3)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节点。鉴于项目对于低碳绿色微更新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希望改造后的小区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同时也希望公共空间的改造能够起到在居民中弘扬低碳生活理念的作用,因此在小区内的一些节点集中应用低碳技术是有积极作用的。仙逸社区的中心位置有社区活动室,结合社区活动室的周边空间,布置墙体绿化、下沉绿化、充电车位,并引入智能分类回收站的概念,可以配合社区志愿者的工作,起到宣传、展示、示范作用。


  2.3  打造邻里氛围的改造策略
  创造社区居民可以积极参与的绿色空间。社区管理提倡居民自治,在社区合适的地方开辟出一定的空间交给居民自主管理,可以增加居民对于小区管理的积极性,改善邻里之间的关系,并且鼓励居民自主进行绿色低碳的实践。虹仙社区有很大的一片集中绿地,由于缺少管理,较为荒芜,因此可以开辟成邻里菜园,由居民认领,志愿者协助管理。很多小区已有类似成功尝试,调查结果表明虹仙社区居民也对此抱有期待。这种举措,一方面可以使居民参与社区环境治理,并且在菜园中实践节水、滴灌等低碳措施,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物业管理绿化的压力。仙逸社区空间较为紧张,可以依靠现有的围墙,设置自行安放植物的花架,居民自行认养或者摆放自种的植物,也可以形成垂直绿化墙面,起到美化社区环境的作用。仙逸社区居民自主绿化墙概念设计效果图见图4。


图片.png

图 4 仙逸社区居民自主绿化墙概念设计效果图


  3、结语
  老旧小区的更新改造是民生大事,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区、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低碳节能理念的深入人心,城市更新的逐步推进,绿色技术与空间更新必将在后续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相结合。本文结合上海市2个社区的绿色低碳微更新改造案例,从共性问题入手,根据实际情况,探讨老旧社区进行绿色低碳微更新的改造策略和具体手段,旨在提高社区宜居度,同时降低能耗。

  作者简介
  韩瑨玚,女,1991年生,硕士,助理工程师,建筑师,现供职于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研究方向为既有建筑更新和城市设计。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绿建之窗”或“本站原创”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绿建之窗”。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也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对不遵守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管理员QQ:  4993067 32533240,紧急联系方式:13693161205。


标签:上海老旧小区;绿色低碳;微更新;社区空间;宜居度  

通信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路1号诺德中心2期6号楼1201   邮编:100070 网站合作QQ:1658253059  电话: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绿建之窗网站已运行: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7284号  京ICP备14061276号-3 51LA统计